5月15日20:30分,小米集團創(chuàng)始人、董事長雷軍在社交媒體平臺稱:小米自主研發(fā)設計的手機SoC(系統(tǒng)級芯片),名字叫玄戒O1,即將在5月下旬發(fā)布。
這一天,距離小米上一款手機自研SoC的發(fā)布,已經過去了8年多的時間;距離小米踏上“造芯”路,已經過去了將近11年的時間。
2014年10月16日,小米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(北京小米松果電子有限公司),開啟“造芯”征程。17個月后,也就是2017年2月的最后一天,雷軍在“我心澎湃”小米松果芯片發(fā)布會上,正式發(fā)布了小米首款自研手機SoC“澎湃S1”。這款采用28nm制程的8核64位處理器,使小米成為全球繼三星、蘋果、華為之后第四家同時擁有終端及芯片研發(fā)制造能力的手機廠商。
雖然“澎湃S1”跑出了從立項到量產僅28個月的加速度,但對于小米手機而言,這款自研SoC并沒有展現(xiàn)出如同A系列芯片對蘋果手機、麒麟芯片對華為手機的加持作用,也未能像三星、蘋果、華為的自研SoC一樣實現(xiàn)多次迭代。實際上,澎湃S1僅僅在小米5C這款中端手機搭載,并未在其他型號復用。而后續(xù)產品澎湃S2,雖然多次傳出流片消息,但遲遲沒有下文,使小米自研SoC的前景蒙上了不確定性的陰影。
2020年8月9日,雷軍在小米成立十周年紀念日前夕,公開回答了米粉關于澎湃芯片進展的提問,稱:我們2014年開始做澎湃芯片,2017年發(fā)布了第一代,后來的確遇到了巨大困難。但請米粉們放心,這個計劃還在繼續(xù)。等有了新的進展,我再告訴大家。
如雷軍所言,雖然澎湃S2一直沒有下文,但小米通過自研和投資,持續(xù)擴張造芯版圖。
2021年,是小米自研芯片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。
當年3月30日,小米發(fā)布自研圖像信號處理芯片澎湃C1,作為獨立ISP改善手機的自動對焦、白平衡和自動曝光表現(xiàn)。該芯片搭載于小米定價9999元的折疊屏手機MIX FOLD。
當年12月24日,小米又發(fā)布了自研快充芯片澎湃P1。該芯片是業(yè)界首個諧振充電芯片,研發(fā)歷經18個月,耗資過億。依托澎湃P1的小米澎湃秒充方案,在疾速模式下最快18分鐘可充滿4600mAh的電池。同年12月28日,澎湃P1搭載于高端旗艦機小米12Pro進行首發(fā)。
另一個可能被忽視卻意義非凡的動作,是小米在2021年12月成立了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,注冊資本15億元,法定代表人為時任小米手機部總裁(現(xiàn)任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國際業(yè)務部總裁)曾學忠,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、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、集成電路設計等。
此后,這顆名為“玄戒”的種子默默蓄力,持續(xù)生長。2023年10月,同樣由曾學忠擔任法人的北京玄戒技術有限公司注冊成立,注冊資本擴充至30億元。
如今,“玄戒”結成的第一顆果實,即將在世人面前呈現(xiàn)。
回想2017年的“我心澎湃”發(fā)布會,雷軍曾信心滿滿地宣布,澎湃S1的設計目標是做可大規(guī)模量產的中高端芯片、追求性能與功耗的絕佳平衡。在回應外界對于小米為什么做手機芯片、憑什么認為自己能做好手機芯片等質疑時,他表示:“芯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,小米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,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。我覺得夢想還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(xiàn)了呢。”
時隔8年,小米是否為“造芯”夢想做好了更充足的準備、準備了更驚艷的底牌?答案即將揭曉。
- QQ:61149512